网站首页|收藏本站|昆山智慧云平台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6日]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引下幼儿园科学游戏创新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世界幼儿教育的共同发展目标都是实施“全人教育”,实现幼儿“完整学习”,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主张发展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自信、主动等品质,让其好奇、好动、好创造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游戏活动是符合幼儿全面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教育方式,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功能。

我园作为一所苏州市级“科技特色幼儿园”,日常非常注重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每年的11月定为幼儿园“科技创新月”、5月定为幼儿园“科普宣传月”。“十二五”期间,我园实施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常态化的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年级组、每个班级都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制定不同的科学教育专题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施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已积累了较强的科学教育实施经验,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幼儿园,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即以确认儿童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为根本,从研究儿童的学习天性、本能、特点、规律和我国社会变革发展要求出发,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实践,使之获得真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幼儿园科学游戏:是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启发与组织下,幼儿借助物质材料以及有关的玩具、图片和声像资料等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寓有科学知识的游戏,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本课题中的创新:指在实践叶圣陶理论的过程中,在“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探寻“幼儿园科学游戏”组织与指导的新模式,推陈出新。挖掘幼儿的潜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同时运用叶圣陶理论为指导,转变教师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

实施: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施行。

课题诠释: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下幼儿园科学游戏创新实施的研究以叶圣陶教育思想,实践更为丰富多样的幼儿园科学游戏新模式,由室内游戏走向室外乃至社会之中,在实践中加深对叶圣陶思想的理解,创新幼儿的科学游戏,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的教育环境,使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实践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会刊《幼儿》刊载了美国幼教专家玛丽和特丽萨撰写的文章,题为《幼儿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教学方案如何为好》,反映了美国幼儿科学素质培养的教育动态,她们认为,科学在孩子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玛丽和特丽萨提出的全面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即:环境、课程、室外课堂和家长参与。

近年来国内不少幼儿园也都在尝试开展科学教育的研究,但是通过情报资料的分析研究后发现:科学活动内容较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生活经验,外在的“灌输——记忆”式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忽视或扼杀了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取知识的能力。

1从教育目标来看,在认知方面,过多重视脱离生活经验的概念的学习和记忆,技能方面,动手操作以模仿为主,缺乏探究问题的机会,更谈不上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情感与态度方面,由于无从感受到学习内容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无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从教育内容的选择来看,由于对幼儿的真实水平缺乏认识,再加上迎合家长的需要,教育内容呈现偏深偏难、严重脱离生活的倾向;内容的编排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符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兴趣、需要和生活逻辑。

3从教育途径来看,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专门的学习活动,强调师生交互作用,而相对忽视“活动区”、“游戏角”以及日常生活等途径中幼儿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幼儿的操作、交往与内化的有机结合。

4从教育方法来看,较多地采用讲解演示法,忽视启发探索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在运用操作法时,材料多由教师提供,幼儿缺乏从周围环境中自选材料的机会,致使材料过于单一、划一,不能有效地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教师牵手多过教师放手。

四、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价值

    “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是一种着力对幼儿进行非智力因素启蒙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叶圣陶先生对一种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可行教学模式的期望。该理论涵盖了叶先生教育教学思想的全部,同时它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问题。

    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中,我们认真学习叶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高扬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深化对叶圣陶教育思想价值的认识,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和“幼儿园科学游戏”研究的结合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行动实践,可使幼儿在科学游戏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兴趣,探寻科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转变与创新教学方式,探寻有效的科学教育策略与途径,注重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实际的观察和亲身的历练,使幼儿达到主体性的“自决”、“自辨”、“自探”,使教育的重心不仅从知识向技能转移,而且从纯粹的智力挪向感受、情绪等非智力领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创新之处

    在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科学游戏的研究方向、方法等的创新。

1研究方向新视角

    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尚处于“学科教学领域”的实施研究范畴,但将幼儿科学教育的视角置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游戏内容,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并以游戏化的方式结合叶先生的教育思想开展幼儿科学教育,这则是一种新的挑战。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缺乏的也是迫切需要的内容,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都具有较强研究价值。

2研究方法新突破

    一方面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寻适合幼儿的游戏化课程模式,将科学教学转化为科学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以科学骨干教师带头,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形式,组织教师分系列、分层次整理科学游戏的内容、方法,重视各年龄段科学教育内容、手段的相互整合,使各年龄段教师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使科学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之中。

3研究团队新结构

    通过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建构科研奖励机制、成立“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工作室”、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等途径,促进园所科学教育特色建设。通过挖掘丰富的家长资源,邀请有特长及爱好的家长成立“科学游戏家长助教团”,将科学游戏的教育思想、理念在幼儿园、家庭之间有效传递,逐步形成家园合力,共同致力于幼儿科学游戏的研究。

五、理论依据

心理学依据: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此期儿童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在这时进行科学教育,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科学活动正是以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基础开展的。活动具体、直观、操作性强,容易被幼儿接受。

叶圣陶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的精髓是“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强调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体现了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广泛密切的联系。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论:科学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三维”目标只能在探究中才能实现“合三为一”的目标,更因为探究有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建构主义教学论。当今世界非常盛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科学教育中怎样才能实现让孩子自我建构的目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不论是我们强调的经历、经验、体验或者是至今兴盛不衰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其理论基础都是建构主义教学论。

STS教育:STS教育是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学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总目标:以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以及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挖掘幼儿潜在的可能性,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促进幼儿的个性、判断力和创造精神在游戏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生长。同时通过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提高教师善于发现、实施推动、灵活运用的能力,领悟叶先生“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的关键,最终培养并促进幼儿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优化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位。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中,获得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科学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敢于尝试、富于幻想等科学素质。

(3)拓宽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思路,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的组织指导能力。

(4)丰富园本课程内容,优化幼儿园办园特色。

2.研究内容及重点

理论层面:

1.研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2.研究科学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研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对教师思维方式、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与作用。

实践层面:

1幼儿园科学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

环境即教育。以构建和谐的人文科技校园环境为着眼点,创设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户外游戏大环境和班级游戏活动区小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营造“不说而教”的显性游戏氛围。

2幼儿园科学游戏“活动方式”的创新

在课程游戏化大力推动的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游戏从室内逐步走向室外,探索如何将科学游戏从区角小游戏扩展到户外大探索,从校园走向家庭、社区以及社会。探索教师的指导如何从“牵手”向“放手”转变,从“正前方”逐步往“后”退,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室内科学活动区中,着力于探索研究如何优化活动区的内容与材料,在一系列“小发现”、“小制作”或“小实验”中幼儿经历自己的一番摸索,在快乐地与材料、同伴的互动游戏中或略有解悟、或不得要领、或全盘皆错,使幼儿的理解更深刻。

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研究。让科学游戏走向室外,在户外探索中,幼儿阅读大自然这本浩如烟海的无字书,“生活是主,书本是宾”,指导幼儿通过“看”、“问”、“玩”等实际的观察、亲身的经历与探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在家庭、社区乃至大社会中,探索研究如何借助家庭、社会等的力量,捕捉来自于日常生活、网络媒体中的科学“小窍门”、来自于日新月异的科技“新发展”,生成贴近幼儿生活、贴近时代发展的科学游戏,在幼儿心中播撒科学与创新的种子。

七、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3

(1)搜索、梳理叶圣陶教育思想及幼儿园科学教育相关理论,加强学习。订阅相关刊物,购买专业书籍和图画书,定期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同时邀请专家来园指导,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论证会。

(3)完善制度,激发科研热情。建立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组织网络,完善教科研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教科研的奖励力度。

(4)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

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

(1)责任到人,确保研究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全园挑选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每个子课题责任到人,确保时间深入研究。

(2)实施课题方案,逐步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

(3)定期进行研讨活动,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4)课题展示、反思、总结。通过专题研讨、分享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设计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反思,积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案例,从而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课题的水平和能力。

(5)邀请专家、领导督促指导,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

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公开活动现场观摩,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笔记、专题论文汇编,推广课题成果。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此方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策略,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2文献研究法:以叶圣陶教育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七、研究措施与保障

1.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引领课题研究。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们将以读书沙龙、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订阅大量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刊物,购买专业书籍和大量的经典图画书,定期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同时邀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引领课题研究。

2责任到人,确保研究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全园挑选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每个子课题责任到人,确保时间深入研究。

3研讨交流,提升研究水平。

定期开展各项研讨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分享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设计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反思,积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案例,从而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课题的水平和能力。

4家园合作,丰富课题内容。家园配合,共同收集、挖掘科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让孩子随时享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加强家园合作,聘请家长当老师传授科学小游戏的玩法、组织亲子科技小制作等,充分利用身边的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5积累资料,注重过程管理。

抓好课题资料的管理工作,注意课题研究中资料的积累,包括教科研工作计划、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发表和获奖的论文等,进一步总结反思,物化成果,为结题鉴定活动作准备。

6完善制度,激发科研热情。

初步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教科研制度,从本园的特点出发,建立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组织网络,不断完善教科研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教科研的奖励力度。

2.研究保障

1“科技”办园特色,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

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幼儿园以“人文科技滋养素质,以科学创造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注重“科普氛围显性化、科技活动系列化、专题活动深入化”的研究,着力培养幼儿“好问、好表达、好探索”等科学素养,是苏州市首批科技特色幼儿园。多位幼儿科技幻想画、七巧板获省、市级奖项。

2强大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力量。

课题主持人徐玲芳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昆山市科学教育常务理事。课题组核心成员是幼儿园教科研骨干,她们中有高级教师职称2人,其余大多为一级教师,她们中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及教学能手。她们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参与过多个苏州市级课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实施经验。

3完善的科研制度,是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以园长为龙头——业务园长主管——教科室统筹——各子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2)建立课题学习体系。加大外出学习选派力度,倡导网络学习,组织专栏学习。(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分享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设计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反思,积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案例,完善课程体系。(4)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5)建立课题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八、研究组织与阶段成果承担人

1.核心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徐玲芳  

课题组副组长:薛小娟 夏雪花  

课题组主要成员:卞莉 马燕君 唐玉萍 沈娟 吴怡星

2.子课题承担人

子课题《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研究》承担人是卞莉,参研人员分别是沈娟、黄新穗、朱梦、曹晓胜等。

子课题《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承担人是马燕君,参研人员分别是周丽、宋丽芳、徐杨、饶玲等。

子课题《科学游戏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承担人是唐玉萍,参研人员分别是吴怡星、李继红、张舒蓉、王晴依、张倩怡等。

3.课题预期成果及承担人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是夏雪花老师。

(2)科学游戏案例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汇编,主编是徐玲芳,副主编是薛小娟和夏雪花,编委是卞莉、马燕君、唐玉萍。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解读  李季梅 冯晓霞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叶圣陶教育名篇》 叶圣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3.《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  (美)普莱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