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庐幼儿园 卞莉
“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是一种着力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启蒙的教育教学理论。无疑,它是叶圣陶先生对自己几十年从事教育活动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对一种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可行教学模式的期望。因而可以说,该理论涵盖了叶先生教育教学思想的全部,同时它“不只是理论问题,而且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探索的全过程,掌握适当的介入时机,选用适合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让幼儿自主去探索,自由去表达,引导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下面我就以我班科学区的有趣的膨胀为例:
一、多样化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
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离不开环境与材料,因为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需要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寻求答案。在原计划中提供的食物多且杂,使用的是一次性透明杯子,轻又小,限制了幼儿探索的空间,而调整后的活动所提供的那些食物及材料立刻引起幼儿产生摸一摸、玩一玩的愿望,食物多样化、操作方法多样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对于自己选择的操作材料非常感兴趣,观察也特别细致,语言也丰富多了。如:用筷子搅拌使食物膨胀得更快的那组幼儿,有的说:“太好玩了,你看我的白木耳本来硬硬的,放在水里就软了,摸起来还滑滑的,用筷子搅拌很快就散开了”有的说:“你看我的红枣搅拌了可还是很慢呀”;用热水法这组的俞艺菲说:“豆皮干本来颜色较深,泡水后颜色变淡了,本来皱皱的,现在都舒展开了”陈宇涛:“菊花泡开了,有闻到香味”他们观察的多仔细,不难看出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探索中,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自主性得到满足,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二、宽松的环境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儿童的发展是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善于引导。在活动中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疑问的语气抛出问题“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能使食物吸水膨胀的速度加快?”,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究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思考,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赞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想法,对陈佳屿的加水法和用手揉捏法说:“你的主意真不错”、对俞艺菲的热水法说:“你的想法真棒”、对郑浩宇的搅拌法说:“你的想法非常奇特”。这种表扬与肯定在幼儿与教师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吸引着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想法和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为孩子展现自我,营造一份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通过分组自选操作,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并及时给以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合作着,引领着幼儿在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小组式的记录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第一次活动中,记录表原来每人一张,只是比较食物的‘冷热水膨胀速度’,记录内容单一、方法单调,幼儿记录的也只是自己看到的探索结果,不会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流。调整后每组一大张,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分组选择探索方法与记录,在探索中互相观察、模仿,交流互相看到的情况,讨论、协商如何记录探索结果,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幼儿在互相合作中记录,使记录效果明显,记录结果不但显示了每位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操作结果,同时也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交流分享中了解到其他幼儿的想法,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许多幼儿观察记录后会向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特别是郑浩宇小朋友不停的跟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这样做不仅使幼儿掌握了许多加快膨胀速度的方法,而且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在宽松、自由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使他们互相学到了很多描述性的词语,如柔软的、光滑的、舒展的等。
如何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发展,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自主学习,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寻找知识的固定点,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适时的情感支持,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珍贵的自我纠错的机会。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与较高的教育指挥技巧,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认知探索学习时,借着一定的外力,独自走完探索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