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史上,国外的卢梭、杜威,国内的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界这些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
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科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科学教育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学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的昆山“科教兴市”的战略已深入人心,市政府提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后发优势,走跨越式发展之路。核心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昆山“科教兴市”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苏州市级“科技特色幼儿园”,我们拥有扎实的幼儿科技教育基础,更应紧抓机遇。我园日常非常注重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每年的5月、11月定为幼儿园“科技主题月”。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年级组都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实施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五项发明获“ 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有二项发明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获铜奖,多位老师在指导幼儿科技幻想画作品获省、市级奖项,教师已积累了较强的的科技教育实施经验,孩子对科技活动的兴趣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幼儿园。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此期儿童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在这时进行科学教育,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科学活动正是以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基础开展的。活动具体、直观、操作性强,容易被幼儿接受。
2.《纲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强调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体现了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广泛密切的联系。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3.建构主义教学论:科学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当今世界非常盛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科学教育中怎样才能实现让孩子自我建构的目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不论是我们强调的经历、经验、体验或者是至今兴盛不衰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其理论基础都是建构主义教学论。
4.STS教育:STS教育是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学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二)概念界定
幼儿园科学教育:即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级科学概念,初步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过程。
常态化:常态指:“正常的状态”“化”是后缀,在这里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常态化”的含义就是:趋向正常的状态。本课题中的常态化即指符合孩子年龄特征、适合孩子认知特征的教育教学状态。
幼儿园科学教育常态化的研究:以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同时通过挖掘有效的实施途径,提高教师善于发现、实施推动、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培养并促进幼儿的探索能力,从而优化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味。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会刊《幼儿》刊载了美国幼教专家玛丽和特丽萨撰写的文章,题为《幼儿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教学方案如何为好》,反映了美国幼儿科学素质培养的教育动态。 她们认为,科学在孩子的环境中无处不在。在幼儿园中,孩子不但可以使用计算机、显微镜和计算器,而且还可以发明一些简单的机器,或拆开一些已有的机器去探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玛丽和特丽萨提出的全面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即:环境、课程、室外课堂和家长参与。
近年来不少幼儿园也都在尝试开展科学教育的研究,但是通过情报资料的分析研究后发现:目前的一些科学活动内容大多涉及的范围很广,且较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生活经验。科学活动一般都是 由老师预设的,缺乏幼儿自己生成的科学活动,更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1.从教育目标来看,在认知方面,过多重视脱离生活经验的概念的学习和记忆,并没有将从生活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发展思维能力放在认知发展的首要位置上;技能方面,幼儿动手操作以模仿为主,缺乏真实环境中的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机会,更谈不上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情感与态度方面,由于无从感受到学习内容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无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不少幼儿对学习都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愉悦情感。
2.从教育内容的选择来看,由于对幼儿的真实水平缺乏认识,再加上迎合家长的需要,教育内容呈现偏深偏难、严重脱离生活的倾向;从教育内容的编排来看,教育内容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的编排既不符合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不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逻辑。
3.从教育途径来看,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专门的学习活动,强调师生交互作用,而相对忽视“活动区”、“游戏角”以及日常生活等途径中幼儿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幼儿的操作、交往与内化的有机结合。
4.从教育方法来看,有的幼儿园教师较多地采用讲解演示法,而比较忽视启发探索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在运用操作法时,材料多由教师提供,幼儿缺乏从周围环境中自选材料的机会,致使材料过于单一、划一,不能有效地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
总目标:以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同时通过挖掘有效的实施途径,提高教师善于发现、实施推动、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培养并促进幼儿的探索能力,从而优化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味。
具体目标:
1.扩大幼儿的科学视野,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中,获得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2.激发对自然、社会科学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善于创造、敢于尝试、富于幻想等科学素质。
3.拓宽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思路,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的组织指导能力。
4.丰富园本课程内容,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优化幼儿园办园特色。
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小班教研组):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科学“三个一”活动的实践研究。以“每周一看”、“每周一问”和“每周一玩”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科学探索等活动有初步的兴趣。
子课题二(中班教研组):主题背景下优化科学区活动“三步曲”的实践研究。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区活动内容,通过优化活动内容、活动材料和教师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
子课题三(大班教研组):主题背景下开展科学教育“三小活动”的实践研究。以“小发现”“小制作”“小窍门”三类科学教育活动为切入口,以“探究”为核心思想,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柏庐幼儿园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此方法,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具体的教育行为中的研究、探索,把鲜活的教育实践和理性的科学研究生动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策略,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2.文献研究法: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情况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通过准备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组织教师学习,明确研究方向。撰写实施方案、召开论证会。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
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全面实施课题方案,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按照方案,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的方法,逐步积累一些过程资料,并写好阶段总结。定期进行研讨活动,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围绕课题进行展示活动,反思、总结。请专家、领导督促指导,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对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笔记、专题论文等进行汇编,推广课题成果。
实施要点
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自十二五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形成了一个“全园参与,强调过程,重在反思”的研究氛围。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
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为给老师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提供帮助,我园邀请教科室的周强、郭仁兴、张敏华等专家来我园,给老师们作了关于《十二五课题实施辅导》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在实际操作中老师需要做什么,一步一步结合生动的实例,为老师解疑答惑。
(2)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课题沙龙
由子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结合自已阶段的课题研究实践,精心准备好沙龙主题内容,在沙龙活动中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不断提高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确保沙龙活动扎实有效。同时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成立骨干教师工作组,开展“一师多徒一徒多师”青蓝工程。
(3)开展课题实践观摩交流活动
每位老师结合子课题,开展教学活动观摩、科学区游戏观摩等,展示研究的成果,交流研究中的困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2.细化课题的实施管理。
为保证本课题高效、有序、科学、优化的实施,我们进一步完善以园长为龙头——业务园长主管——教科室负责——教研组长积极带头——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进一步细化总课题,形成子课题。
(1)查阅资料,确立研究计划
课题组每位老师本着借鉴、吸收、创新的研究工作原则,查阅、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每个子课题方案制定做准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幼儿情况确立自己研究的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在分层实施中分层突破,并注重反馈、交流和总结。
(2)阶段交流,调整研究思路
为了确保子课题的正常、顺利开展,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的交流活动。明确地反映出每个子课题启动后的实施情况,体现出教师在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手段;同时,在交流中鼓励教师提出困惑,相互解疑,经验共享。使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步骤实施研究的同时,能根据实际,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与方法。
(3)定期商讨,制定活动方案
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商议、制定校园的阶段性的科学大活动的内容和方案。具体活动落实时由教科室与教师共同负责,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园内大活动,如科普宣传周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校园“五个一”活动、家园亲子系列活动等等,逐步形成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的大环境。
七、课题研究主要成效
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多,全体课题组老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科研能力获得了提升;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游戏资料、园本教材;幼儿爱科学、玩游戏已蔚然成风,多方面能力获得了发展。现将取得的成果汇总如下:
(一)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幼儿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开发课程为途径,学校园本特色得到优化
七、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前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效推广开来,如何与更多开展此课题的姐妹园进行联合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