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收藏本站|昆山智慧云平台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6日]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探究的生动内容。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和认识的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我园作为苏州市级“科技特色幼儿园”,日常非常注重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每年的11月定为幼儿园“科技创新月”、5月定为幼儿园“科普宣传月”。“十二五”期间,我园实施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常态化的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年级组、每个班级都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制定不同的科学教育专题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施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已积累了较强的科学教育实施经验,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幼儿园,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科学活动: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的活动。它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游戏化:“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化”在这里作为动词,解释为进化和内化,是慢慢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游戏化”是将游戏的机制运用到非游戏活动中,进而改变人的固有行为模式。在本课题中指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逐渐渗透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

课题诠释

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研究在幼儿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提供游戏化的材料以及探究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实现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自然融入幼儿园各类科学活动中,以进一步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富于想象的科学素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外相关的研究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公元前约427年—347年)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中”,认为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过程了解他们的天性。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公元前约35—95年)强调游戏在放松脑子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智力,游戏中可以显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1782年—1852年)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的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游戏可以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充分肯定了游戏的重要性。而继福禄贝尔之后,对教学游戏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他为弱智儿童制作了一套教具,通过游戏教学帮助他们达到了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日本幼教专家高杉自子提出了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三个论点:一是使幼儿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高杉自子认为“这也是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曾是30-4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及整个教学法,张雪门所倡导的行为课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理论,为基层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另外,还有许多幼儿园也进行了研究,例如张家港市塘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课题实践研究》,松江区白云幼儿园进行了《开展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等。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幼儿园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六方面来进行项目园建设。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省各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理解逐步趋向一致,项目建设目标与思路越来越清晰。

然而,从目前幼儿园的现状来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不充分的问题仍然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1.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一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规则等,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缺乏自我探究、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一种倾向则是教师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存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2.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

四、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在《指南》背景下,对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一方面可以丰富关于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的研究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认识与发掘游戏的教育价值。

2.实践意义: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调查当前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其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活动的现状;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科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提供游戏化的材料以及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方法,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自然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通过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主探索游戏方法,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富于想象的科学素养。

可能创新之处:

1.回归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精神,尝试以共创环境、开放材料、创新方法为核心点对科学活动游戏化进行实践研究。

2.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幼儿在游戏化的科学活动中像“玩游戏”一样“学科学”,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获得科学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3.探索适合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

五、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感受生活中数字事物的有趣,亲近动植物,热爱大自然。

2. 皮亚杰游戏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按照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儿童过去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

3. 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她似乎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游戏活动孕育新的发展可能性,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总目标:探索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自然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促进幼儿的个性、判断力和创造精神在游戏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生长。同时提高教师善于发现、实施推动、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优化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味。

具体目标

1.自由:科学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体验和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

2.自主:科学活动中幼儿能主动探究材料操作方法,主动解决问题,主动交流与展示。

3.愉悦:科学活动中幼儿既有感官刺激上的愉悦,又有获得发现、获得成功体验的愉悦感。

4.创造:科学活动中幼儿在面对新材料、新问题时,产生新颖的想法,对材料进行新的操作。

研究内容与重点

1)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游戏化”的创设

环境即教育。以构建和谐的人文科技校园环境为着眼点,创设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户外游戏大环境和班级游戏活动小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营造“不说而教”的显性游戏氛围。

2)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游戏化的投放与使用。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协助幼儿共同收集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尝试让幼儿自己决定材料的操作、玩法、推进。同时关注材料低结构性,将材料的选择做到全面性和差异性兼顾。

3)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策略 “游戏化的探究。

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较差。教师注重游戏化的方式、方法,将幼儿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关注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程度,从而准确地判断介入指导的时机,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化的学习。

    七、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1.准备阶段: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   

1)对理论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向有关部门上报课题。

2)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分析,修改并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论证会。

3)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

2.实施阶段: 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责任到人,确保研究实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子课题责任到人,确保时间深入研究。

2)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

3)定期进行研讨活动,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按照方案,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的方法,逐步积累一些过程资料,并写好阶段总结。

4)围绕课题进行展示活动,反思、总结。

5)请专家、领导督促指导,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3.结题阶段: 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

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同时做好课题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在资料梳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形成我们教师自身对科学活动游戏化的认识,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

2.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指南》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课程改革精神。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源,以课题关键词为切入点,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梳理, 形成对科学活动游戏化的整体认识。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七、研究措施与保障

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引领课题研究。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们将以读书沙龙、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订阅大量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刊物,购买专业书籍和大量的经典图画书,定期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同时邀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引领课题研究。

2.责任到人,确保研究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全园挑选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每个子课题责任到人,确保时间深入研究。

3.研讨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定期开展各项研讨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分享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设计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反思,积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案例,从而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课题的水平和能力。

4.家园合作,丰富课题内容。家园配合,共同收集、挖掘科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让孩子随时享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加强家园合作,聘请家长当老师传授科学小游戏的玩法、组织亲子科技小制作等,充分利用身边的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5.积累资料,注重过程管理。抓好课题资料的管理工作,注意课题研究中资料的积累,包括教科研工作计划、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发表和获奖的论文等,进一步总结反思,物化成果,为结题鉴定活动作准备。

6.完善制度,激发科研热情。初步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教科研制度,从本园的特点出发,建立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组织网络,不断完善教科研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教科研的奖励力度。

研究保障

1.“科技”办园特色,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幼儿园创办于1989年,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幼儿园以“人文科技滋养素质,以科学创造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注重“科普氛围显性化、科技活动系列化、专题活动深入化”的研究,着力培养幼儿“好问、好表达、好探索”等科学素养,是苏州市首批科技特色幼儿园。多位幼儿科技幻想画、七巧板获省、市级奖项。

2.强大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力量。本课题主持人中共党员、昆山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主持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并已结题。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幼儿园教科研骨干。大部分是中共党员,有昆山市学科带头人、昆山市教学能手。其中二名教师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名获苏州市双十佳教师称号。她们在苏州市、昆山市学科评比中屡屡获奖,并且她们中都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参与过省级、苏州市级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实施经验,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她们的科研论文、经验成果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实施经验。

3.完善的科研制度,是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完善课题管理机制。以园长为龙头——业务园长主管——教科室统筹——各子课题小组分管——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良好网络机制。(2)建立课题学习体系。加大外出学习选派力度,倡导网络学习,组织专栏学习。(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分享交流、教学观摩、案例分析、设计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反思,积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案例,完善课程体系。(4)规范课题档案资料。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资料,并仔细收录归档。(5)建立课题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实施进度、方案、总结、论文、案例、反思、随笔撰写等的质量及教案制定等,进行优劣评定,予以相应的奖励。

八、研究组织与阶段成果承担人

1.核心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薛小娟  

课题组副组长:吴怡星  

课题组主要成员:卞莉  周丽  唐玉萍  马燕君

2.子课题承担人

子课题《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化”的研究》承担人是唐玉萍,参研人员分别是毛明君、李继红、宋丽芳、陶聃、黄成彦等。

子课题《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游戏化的研究》承担人是周丽,参研人员分别是朱梦、曹晓胜、黄新穗、沈娟、吴欣怡等。

子课题《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策略“游戏化的探究》承担人是卞莉、马燕君,参研人员分别是张舒蓉、王晴依、饶玲、张倩怡等。

3.课题预期成果及承担人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薛小娟。

(2)科学游戏案例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汇编,主编是薛小娟,副主编吴怡星和卞莉,编委是周丽、马燕君、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