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10月16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小熊笑了 材料准备:白色操作版、白色铅画纸、手电筒、记录纸、笔。 游戏玩法: 在铅画纸上画上小熊,将小熊的眼睛、嘴巴镂空。一人在操作版前拿住小熊画像,另一人用手电筒照小熊。调整手电筒的前后距离,让小熊的影子映到白色操作版上。 科学原理: 影子是物体把光线遮住后形成的,无论物体本身有什么颜色,它的影子都是黑色的。将小熊镂空后,光线透过画像,小熊自然就可以笑了。 | ||||
课题实施情况 | 今天,我们一起在美工区进行了有趣的科学探索——影子的成像,巧妙的将剪纸和科学游戏结合在一起。一开始,我先请孩子们用对折剪的方式剪了一个小熊的外轮廓,剪完之后请孩子们用电筒照着小熊,找一找小熊的影子,“你看,我找到小熊了!”找到影子的小朋友高兴的叫着。接着我又抛出问题“如果我想找小熊笑眯眯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小朋友们一下子被我的问题难住了,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我的问题,于是我就提醒他们如果在小熊的眼睛和嘴巴的地方剪出来,再用手电筒照一照会怎么样呢?听了我的话,大家都打算来试一试,因为挖空这一技能是第一次尝试,很多小朋友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果然,挖空之后,孩子们都在墙上找到了一个微笑的小熊。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0月30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会跳舞的水花 材料准备:装满水的盆子、鼓棒 游戏玩法: 在脸盆里装满水,然后用鼓棒敲击脸盆的表面或者是脸盆的边缘,观察脸盆里水的动态。 科学原理: 此实验涉及共振的物理知识。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在鼓棒的敲打之下,脸盆会处在进行规则振动的状态,这种规则的振动满足一定的频率会使盆中的水共振,因此就溅起了水花。 | ||||
课题实施情况 | 第一次看到老师用两个大脸盆装了满满的两盆水,孩子们都感到很好奇“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呀?”接着,我又拿出了两个鼓棒。“如果让你们用鼓棒敲这盆水,你猜盆里的水会发生什么事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我们的区域游戏,两个孩子走到了生活区,小钱和小艺拿起了鼓棒开始很用力的敲打脸盆的两边,突然发现脸盆里的水开始动了,然后慢慢的溅了起来,小钱开心的说“你看,水溅起来了。”接着,小钱又用鼓棒开始敲脸盆的边缘,发现水溅的没有之前高了。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尝试玩。最后,我们一起讨论了为什么用力敲水就会溅出来的原因,乐乐说,因为敲的时候有动力了,顺着它的答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震动这一原理。虽然,地上和桌子上都有水,不过孩子们通过游戏对科学探索更感兴趣了。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1月13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秋天的树林 材料准备:颜料、滴管、纸盘 游戏玩法: 在纸盘上滴上红色和黄色的颜料,用吹画的形式将水滴吹成四散的状态。 科学原理: 利用空气流动产生力推动颜料四散喷溅,根据自己想要的流动的方向,对着吹气改变水的走向。 | ||||
课题实施情况 | 用滴管在纸盘上进行创作绘画在美工区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了,孩子们对于滴管的使用和吹画的要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绘画的主题是秋天的树林,我给他们提供了有秋天特色的红色橙色的颜料。游戏开始,只见晨晨在纸盘里滴上了红色的颜料,开始用吹了一下颜料没有动,试了几次,把纸盘转了转,倾斜一下,再用力吹,终于吹出了树干的样子,接着又在上边滴了黄色的,用力一吹,黄色和红色混在了一起,有一点橙色的样子,只见晨晨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旁边的小艺选的是已经干了的纸盘,用搓圆的方式,将各种颜色的手揉纸搓成小球粘了上去,把秋天的树林装饰的更好看了。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1月27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滴水不漏的漏斗 材料准备:挂历纸、纸巾、玻璃瓶、水杯等。 游戏玩法: 第一步:将挂历纸折成圆锥状,做成漏斗,并在接缝处用胶带密封。 第二步:准备空玻璃瓶,用净湿的面筋纸将瓶口堵起来,在将漏斗塞入中间不要留有空隙。 第三步:将水杯中的水倒入漏斗中,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 由于漏斗与周围的纸巾精密贴合,除了导流扣,玻璃瓶的其他部分都处于密闭状态。当大量的水倒入瓶中时,瓶中的空气就会受到挤压,随着水的继续流入,瓶中的气压会不断增大,直至足以将导流口处的水顶回去。同时,导流口的水的表面张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水就会堵住导流口而无法下漏 | ||||
课题实施情况 | 游戏开始,我先给孩子们看了科学操作的材料,瓶子、水、纸。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就说“饶老师,我们今天要玩什么呀?”接着,出示了实验图片,原来是将纸做成一个漏斗状,插在瓶子里,然后往里边倒水。第一次请孩子们猜测,水会漏到瓶子里吗?大部分小朋友觉得可以,果然水从里边漏了下来,孩子们很开心的叫了起来,殊不知实验真正的结果是水不会漏出来,所以,第一次实验失败了。于是我调整了漏斗的大小,更用力的插在了瓶子里,不留一点空隙,再让小朋友上来操作,这时水一滴滴的留下来,最后居然不动了。孩子们焦急的说“咦,怎么不掉下来了?”最后,我们通过比较漏斗的大小,通过一个解释的视频使幼儿初步感受到了空气压力带来的影响。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2月4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牙齿的耳朵 材料准备:两把金属勺子 游戏玩法: 第一步:用一把叉子敲一下另一把叉子,感受听到的声音。 第二步:把叉子放到牙齿只见,轻轻咬住,再用另一把叉子敲一下咬住的叉子,感受此时听到的声音。 科学原理: 我们之所以会听见声音,是因为声音再空气中引起振动。振动通过鼓膜接收传给耳朵。当然不仅是鼓膜接受声波,音乐声很大时也会感到膜腔会接受声波。 | ||||
课题实施情况 | 声音的振动想要真的让孩子们发现理解其实是挺难的,希望能通过今天的实验让孩子能够感受声音的传播。提供的材料很简单:勺子,考虑到卫生情况之前就提醒他们用过的勺子就放到旁边的盒子里。刚开始,先请他们咬住勺子再用另外一把勺子敲打,大多数孩子都说我听到了“叮叮叮”的声音,那是两个勺子碰撞出来的声音。只有个别孩子会因为勺子的振动感受到牙齿在振动,也就是他们会说“我的牙齿怎么一抖一抖的。”这是小娴发现的。被她这么一说,其他的孩子才留意到牙齿的感受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又请他们单独两个勺子相碰再问牙齿的感受,有人说“因为没有咬住勺子,牙齿当然不会动啦!”显然,他们已经能感受到声音振动传播带来的感受。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2月11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源源不绝的水流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两个水杯,水 游戏玩法: 1.准备一根可弯曲的长吸管 2.将吸管浸入水杯中,让充满吸管的同时用大拇指紧紧按住吸管的一端,防止水流回去。 3.把拇指按住吸管一端放到水杯外比杯中水面低的地方,吸管的另一端仍放在杯底,放开拇指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 吸管内的水由重力向下流,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大气压力就会作用于水杯中的水,将水压入吸管中, 使得吸管内的水不断上升,最后流到吸管外面,这个现象被称为“虹吸现象” | ||||
课题实施情况 | 玩水的游戏一直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今天在游戏之前,先请他们观察怎样将杯子里的水装到另外一个杯子里,有的孩子说直接倒,当我再出示吸管,问到用吸管怎么运水呢?“吸过去”“怎么吸?”,接着给他们放了一段录像。小林说我会了,请他上来尝试,只见他拿着吸管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用力一吸水,再凑着空的杯子并没有出来。我又尝试了一次,请孩子们对比我们两个人操作有什么不同。他们发现原来要把空的杯子放的低一点,才会流到空的杯子里。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2月18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画影子、踩影子 材料准备:粉笔 游戏玩法:观察自己的影子在太阳照耀下的形态,并用粉笔沿着轮廓画下来。 科学原理: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了。 | ||||
课题实施情况 | 观察: 孩子们本身就对影子很感兴趣,今天正好有太阳,我们就出去寻找影子了。孩子们看到影子后非常兴奋,还有孩子摆出了各种各样姿态,还有孩子想到了合作,自己摆造型让同伴帮他画下来。 分析: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影子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影子带给我们的美感。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动”了起来。这样活用教材,把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2月25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科学游戏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不断的水流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两个水杯,水 游戏玩法: 1.准备一根可弯曲的长吸管 2.将吸管浸入水杯中,让充满吸管的同时用大拇指紧紧按住吸管的一端,防止水流回去。 3.把拇指按住吸管一端放到水杯外比杯中水面低的地方,吸管的另一端仍放在杯底,放开拇指观察现象。 科学原理: 吸管内的水由重力向下流,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大气压力就会作用于水杯中的水,将水压入吸管中, 使得吸管内的水不断上升,最后流到吸管外面,这个现象被称为“虹吸现象” | ||||
课题实施情况 | 玩水的游戏一直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今天在游戏之前,先请他们观察怎样将杯子里的水装到另外一个杯子里,有的孩子说直接倒,当我再出示吸管,问到用吸管怎么运水呢?“吸过去”“怎么吸?”,接着给他们放了一段录像。小林说我会了,请他上来尝试,只见他拿着吸管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用力一吸水,再凑着空的杯子并没有出来。我又尝试了一次,请孩子们对比我们两个人操作有什么不同。他们发现原来要把空的杯子放的低一点,才会流到空的杯子里。 |
课题实施记录表
时间 | 1月8日 | 班级 | 中三 | 教师 | 饶玲 |
子课题名称:游戏科学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科学游戏 内容 | 游戏名称:一寸虫 材料准备:绘本 游戏玩法: 1.集体阅读绘本《一寸虫》 2.交流讨论一寸虫的测量方法 3.自主尝试自然测量。 科学原理: 《一寸虫》是有国际知名杰出设计家、艺术家、图画作家(美国)李欧·李奥尼创作的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讲述了草丛中一条迷人可爱的一寸虫如何运用智慧来求得生存。 | ||||
课题实施情况 | 一寸虫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虫,孩子对它的体态动作非常感兴趣,因此运用《一寸虫》这个绘本故事开展数学测量方面的学习,既迎合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了解到智慧的力量,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提升孩子的生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