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是教师通过投放各种低结构化的材料,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物体属性和事物关系的知识,是幼儿探索发现客观世界物体经验的活动场所。科学区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发展表现力,从而保持求知欲;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暂时困惑,还为入学以后对这些现象的抽象学习奠定了感性经验基础。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存在着双向的关系,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所以有效地投放材料,对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获得有意义的经验,非常重要。
一、材料投放呈现目标性
孩子在自然角、区域活动很多是自发、无意识学习,所以材料精选,物化内容,才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如:“火箭上天”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气球、打气筒、胶带、剪刀。第一层次探索目标:气球上、下、左、右飞,孩子在利用材料操作中会发现气球口朝不同方向,出现不同情况;第二次探索目标:带着火箭上天,且需两人分工负责合作:由于操作中材料非常显现目标,孩子发现气球口朝下,气球朝上飞;发现有的火箭远,有的近;发现气球没气了,就落下了。在探索中孩子知道膨胀的气球所产生反冲力能让气球发射,反冲力越大,火箭越远。
如“果蔬沉浮”中提供各类蔬果,进行玩水游戏,其中在选择蔬果时有意识选择有沉的、有浮的,且有大小容易造成错觉的一些蔬果,孩子在玩中发现蔬果沉浮现象。
根据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不限定玩法,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但将目标隐含在其中。如在玩多米诺骨牌时,给孩子提供画有不同线条垫板,从简单的直线条、曲线条到螺旋形图案 ,幼儿不是随心搭建,而是在直线、曲线、螺旋形线上有目标地不断探索如何成功玩多米诺骨牌,探索多米诺牌如何能在同样长线条上少用骨牌,同样能全部被推倒等现象。
二、材料投放维持探究性
材料既要显现活动内容,又要维持孩子的探究行为,所以在材料的提供及要求上做到逐步的递进,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逐步达成目标,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如:科学区中的“玩陀螺”的材料投放,开始教师提供了现成的便于旋转的木质陀螺,旨在让孩子发现玩陀螺方法,接着提供了各种形状的陀螺,同时出现记录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之后的变化,接着过渡到不同花纹的陀螺——,材料的逐步递进,让孩子不断有了新发现。
在孩子在自制陀螺的过程中,中心点的确定有困难,所以初期我们提供了有中心点的纸片:有几个点(含有中心点),逐步到没有任何提示的白色的圆形纸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找中心点方法,逐步递进,让孩子获得成功,到活动后期我们则是只提供卡纸,完全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陀螺。我们老师观察孩子的操作过程,根据孩子的情况,创设环境、提供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材料,推动孩子不断发展。
三、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
孩子能力不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给予不同能力的孩子成功感。如:提供材料。根据不同年龄提供不同材料。如:关于磁性探索:小班科学区:投放钓鱼、碰碰车、跳舞娃、走迷宫等磁性玩具,在游戏中体验磁铁的磁性。中班科学探索区:提供了磁铁及各种能被磁铁吸住和不能吸的物品,在操作探索中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的、物品,同时提供记录表,鼓励幼儿操作记录。大班:提供有南北极的条形、U形圆形等磁铁,发现磁铁特性(两级与中间吸力不一样),并尝试制作磁性玩具。
如:根据同年龄不同能力的情况,如:装电筒:提供1号、2号、5号电池,提供装单节电池的电筒、2节电池的电筒、3节电池的电筒,给予不同能力孩子探索按转电池。同时记录表的投放,让孩子无意安装电池变成有意的探索。
四、材料投放富于开放性
在区域我们在投放材料不设定目标、不设定玩法,给予孩子足够地自主创造空间。如沙漏游戏,幼儿自主确定规则:比比同种材质,但漏孔数量不一样;比不同材质,同种孔数量;同样时间,漏沙多少——。如声音游戏中,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材料,给予孩子空间,孩子在玩中不仅制作很多会发声的玩具,还发现纸做的排笛和吸管做的排笛声音是不一样,还有孩子在纸做的排笛子剪了口子,发现声音又不同了,在自主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很多秘密。
如:影子游戏:提供基本元件,孩子就拿了手电在黑暗空间自由玩,元件自由组合,空心和实心的元件投射出不同影子,元件一组合又出现不同图案,特别组合后发现各种各样的人脸后,更激发了孩子兴趣。探索过程中会,孩子还发现,电筒朝上面照和朝下照,一会儿变哭脸、一会儿变笑脸,一会儿有胡子了,一会儿耳朵变长了——。在探索中,发现中感受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五、材料投放富于变通性
有时各区材料换种方式多用、可变。如:美工区中孩子制作大房子,到科学区成了隧道:基于主题“我们身边的科学”中活动“装电筒”基础上,在发现安装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不同电池号的电筒安装(2节电池的安装)。在安装好电筒的基础上,设置“隧道山洞探秘”内容,孩子带着能发光的电筒进入光线比较暗的隧道山洞(此隧道山洞是由大型纸盒拼装而成,两侧开有窗子,窗子上装有厚厚的窗帘,顶部有可开可合的天窗),兴奋地发现了隧道中电筒的亮光、看到了同伴的身影、发现隧道中小动物的影子,发现当打开隧道天窗、或打开窗帘,电筒光没那么亮了等有趣现象,在此活动中,孩子发现了光影的现象,激发兴趣,更将探究内容不断推进、深化。
区域性游戏本质特点:自由、自主、自发,游戏中孩子表现综合性,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与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利益出发,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自主学习过程的观察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