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强调“科学探索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平时我可能更多重视的是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往往很少考虑到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对幼儿生活有用,也很少考虑有对对这些知识是否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有时候幼儿在课堂上似乎很明白,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会运用起来,这造成他们认知与行为的脱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科学有可能是复杂神秘,也有可能是趣味横生的。那么老师在对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应注重些什么呢?我有了以下这些思考:
一、小班科学活动注重兴趣化。
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小班幼儿在接触科学、认识科学前,首先要从他们的兴趣抓起,只有让他们真正对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到科学和活动中去。
(1)科学活动的选材要让幼儿感兴趣。春天,幼儿园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金盏菊,孩子每天外出都会围上去自发观察,科学活动《认识金盏菊》就生成了;户外活动时,阳光照在孩子们的身上,地上那些变化多端的影子吸引住了他们,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就生成了。教室展示柜里雪花片作品上有只蜘蛛在织网,顿时引来幼儿浓厚的兴趣,科学活动《蜘蛛织网》就生成了。
(2)科学活动的教具准备要让幼儿感兴趣。如小班科学课《木头和玻璃》中,主要让幼儿了解木头与玻璃的不同特性。如果老师只是准备一些木头和玻璃让幼儿进行比较,幼儿可能并不会对探索的物体产生浓厚兴趣。我在课前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决定从生活中寻找有关木头和玻璃、并且感兴趣的物体。最后,我选择了木制玩具和玻璃制品,有小木偶、木头小鱼、木制汽车、金鱼缸、玻璃弹球、音乐水晶球等,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幼儿周围,也是他们喜爱的玩具。将它们投放入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立即产生,对于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在科学活动的环节设计上也需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比如这节课中设计了一个沉浮的小实验,老师先让幼儿猜测木头和玻璃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小班孩子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问题提出后,他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有不同的猜想,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当我开始进行实验时,幼儿都十分专注,实验后幼儿大胆猜想原因。这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每个幼儿都完全投入到了科学活动中。
二、小班科学活动注重生活化
在小班科学活动中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其实就是要选择贴进幼儿生活的事物,也就是要注重生活化。如: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传声筒》,提供的材料有纸筒、竹筒、水管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中,又以打电话的生活情境开展活动,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又如: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蛋,了解蛋的特性。以游戏情景入探索状态:但宝宝想练一个站起来的本领,并且提供了各种生活中的材料:沙子、棉花、毛线、米、积木……它们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吗?该怎么做呢?幼儿进入自由探索阶段。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积累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幼儿对老师提供的材料特性已比较熟悉。“还有谁能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通过这个问题让幼儿跳出老师准备的已有材料,去生活中寻找更多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由此可见,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接近生活的活动中。
又如在准备小班科学《认识金盏菊》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把科学课局限于教室中教授知识,每组准备了一盆金盏菊,准备请幼儿近距离的观察它。在后来的反思过程中发现,一组小朋友围着一盆金盏菊观察,兴趣并非很浓厚,也违背了科学活动生活化。之后,我对活动进行了大胆地修改。幼儿园的花坛里种满了金盏菊,为什么就不能去室外进行科学活动呢?于是,我先在教室里通过金盏菊图片让幼儿初步认识金盏菊,然后带领他们去外面观察金盏菊,果然他们兴趣浓厚,围着花坛议论纷纷:“老师你看,金盏菊的花瓣有好多层,每朵花都不一样”,“我发现了金盏菊的叶子像羽毛形状”,“金盏菊这么美,我们要好好保护她”……听了他们你一句我一句, 我发现让幼儿真正地置身于生活中探索科学,而非局限于课堂教学,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三、科学活动注重日常化。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在一次泥工活动时,我拿出原来的橡皮泥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橡泥。拿出来才发现以前的橡皮泥都干了,捏也捏不软,于是我拿起来就要扔,是孩子们阻止了我。“老师,我要那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太干了,捏不软了,不好玩了。老师放点水浸一浸不就好玩了吗?孩子一副不想放弃的表情。我就装作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说:你确定你能把橡皮泥变软吗?如果你能把它变软我就送给你。周围的孩子也都说我也来试试。孩子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就把硬的橡皮泥送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办法变软,我给他们提供材料,孩子们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有的用水浸,有的放到洗手间里……过了两天,一个孩子拿着自己浸的橡皮泥高兴的告诉我,他的橡皮泥软了。接着很多孩子都去拿了自己的橡皮泥,发现用的方法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验和结果,找到了能让硬的橡皮泥变软的最好办法。把他们变软的橡皮泥送给了他们,以作为肯动脑筋的奖励。这种随机教育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实现了孩子对科学主动探索的愿望。
四、 科学活动注重自主化。
老师应多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如《认识金盏菊》活动中,一开始我设计的形式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一步步观察“花—叶—茎”,但发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后来就改成了“你就得金盏菊什么地方很漂亮?它是什么样的?”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为切入口开始观察。
又如科学活动《蜘蛛织网》,课前幼儿发现教室里展示柜雪花片作品上有只蜘蛛在织网,每天他们都会去围着看一看。于是我每天都会问孩子:“你有什么发现?”为他们创造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过了几天,在进行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经过几天的观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所观察探究到的。结合他们的已有的自主探究经验,这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生活中充满了奥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