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围绕这一要求,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将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愿望作为目标,通过各种演示、讲解、观察、比较、游戏操作等形式,使幼儿感受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性、科学性规律,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增强幼儿学习能力。
下面将结合课例《格子家的秘密》,阐述《指南》引领下的组织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基本策略。
一、 从目标的制定到内容的选择
《纲要》中明确了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增强,观察能力也具有目的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萌芽,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心不再满足于表面现象,喜欢猜测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秘密,愿意动手尝试。为了科学有效的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探究事物规则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适合以上目标的大班科学活动。
九方格教学内容是根据“数独”游戏设计而来。本活动选择九方格(3×3)作为数独图,与“四宫格(4×4)”“六宫格(6×6)”和“九宫格(9×9)”相比,它们都有行和列的规则要求,不同的是九方格只用三种图片、符号或数字,是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最初级的数独活动。
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是:(1)了解九方格的游戏规则,理解并掌握初步的玩法;(2)在探索、观察、比较中,探究交流中积累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发现规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3)初步感知数独游戏的独特魅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围绕目标设计活动环节
3-6岁幼儿的思维特征一般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思维的过程,本次活动中利用白板教学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分析探究、实际操作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和技能。难点部分是:如何简单清晰地引导幼儿理解“行”与“列”;重点部分是:幼儿在观察、分析、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九方格的排列规则。
(一)难点问题的解决
借助“小窗框”学习行与列的概念。从左到右的小窗框是“行”,从上到下的小窗框代表是“列”,将表示“行”和“列”的小窗框在九方格里进行比对,引导幼儿清晰地了解“九方格是有三行三列”的特征;这种呈现方式,培养了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部分的突破
“三种图片或者符号在九方格内的每一行每一列都不重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意在培养幼儿逻辑性思维能力;借助白板与幼儿互动,帮助格子先生完成货物摆放,逐步熟悉游戏规则,掌握游戏方法,不断加深幼儿对活动要求的理解;尤其在验证环节,帮助幼儿遵循自己总结的规则,去验证自己的操作,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三、 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
本次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提倡教学活动游戏化,但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分析、互动、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借口”,教师借游戏的角色,游戏的进程,游戏的输赢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本次活动设置了格子先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代替教师提出一些要求(但不是全部);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从参观超市到帮助格子先生摆放货架,到最后格子先生的礼物,引导幼儿不仅要“看”(观察九方格的特征)、要“想”(分析九方格的排列规则)、还要“尝试”(通过互动将发现的规则进行实际操作)、要“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学习的效果);既能推动教学的进程,还能帮助幼儿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
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教学内容,能借就借,不要牵强附会,硬生生地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绑架在一起。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游戏,如角色游戏开商店(学习使用钱币),游戏(比大小)、红绿灯游戏(学习倒数);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游戏,就自己根据内容创编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