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融入中班非科学区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中三班 王晴依 朱柳欣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王晴依 朱柳欣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早已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重要途径,如何创造性地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我们习惯性将科学教育内容以科学区游戏的形式呈现,但是只有在科学区中孩子们才会接触科学、才能探索科学吗?答案显然不是,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影子,各区域中当然也能有科学探究,只要我们用心选取,就能打破科学游戏的局限性,让科学探究的乐趣无处不在,让主动探究深入幼儿心灵,实行“创造教育”。《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一、巧融区域,大放科学异彩
1.“科学”融入种植区,趣味十足
种植区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幼儿能够更真切地接触与感受这些植物和动物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对孩子来说蕴涵着许多发展机会,可以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
我们在种植区中投放了一些供操作观察的小游戏,如:迷宫里的植物、会喝水的芹菜、白菜长在哪里等等,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深奥"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之比以往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探索活动的展开。同时,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教师积极引导,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习。
2.“科学”融入美工区,创意无限
美工区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因为借助于美工活动,既可以让幼儿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掌握各项美工活动的技能技法,也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其实美术活动中一些特别的表现手法也存在着奇妙的科学原理,比如利用“油水分离”这一科学原理,进行“排水画”:在纸上用蜡笔或油画棒绘制图案,再覆盖上水彩颜色,由于水彩是水性的,而蜡笔和油画棒具有排水性,因此用蜡笔和油画棒绘制过图案的地方就上不了水彩色,也就由此形成了一幅技法独特的画面。
我们美工区中投放了“秋天的树林”这一美术游戏,利用空气流动能够产生力这一科学原理,提供滴管和纸盘,让幼儿在纸盘上“吹画”,对折颜料往自己设想的方向吹,吹动的空气推动颜料,四散喷溅,就像树枝一样,接着再用搓圆的方式,将各种颜色的手揉纸搓成小球粘了上去,将秋天的树林进行装饰。在这一游戏中,随着孩子们对游戏的熟悉程度,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吹的方向和力,在美术创作中探索了力和空气的关系。
3.“科学”融入沙水区,乐趣无穷
沙水区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区之一。在玩水过程中,能够获得有关水的流动、沉浮、溶解、渗透、凝固等感性知识。用沙挖洞、筑造,增进空间概念和对事物的表征能力。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
幼儿创造性的进行沙水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满足他们情感情绪的需要。在使用工具、协商角色的过程中有益于幼儿之间的分享互助与合作。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4.“科学”融入建构区,求索不止
建构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建构游戏能发展幼儿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在游戏中还能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性质,感知空间关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这些都促进了幼儿感知觉、思维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建构造型的审美能力,培养耐心、协作、互助、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
在建构区中,我们开展了“过桥”“纸盒不倒”等游戏。在“过桥”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研究如何让小车过纸桥,感知了力的原理。在“纸盒不倒”游戏中,孩子们为了搭出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他们思考“一个纸盒放在另一个纸盒上,一共垒起八个纸盒。在最上面的纸盒比最下面的纸盒伸出半个纸盒还长的情况下,纸盒会不会倒塌?”并反复尝试搭建方法,在游戏中,他们感知了重心的物理概念。
我们在建构区实施的科学游戏往往也都是随着建构游戏的开展而进行的,提供的材料也不会去多介绍,而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二、抓住契机,深入科学探究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也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当发现孩子对各区域中的科学游戏产生兴趣时,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兴趣点,而不仅仅关注于幼儿游戏的成果,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开展进一步探究。
如益智区里的迷宫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孩子们往往沉浸于寻找迷宫出口的这一过程,在操作中享受着益智游戏的乐趣。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兴趣点,在实施“科学游戏投放进非科学区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平常的迷宫的材料替换为磁,提供了不同难度的迷宫板、磁铁以及各种小动物(小动物的底下粘着不同材质的物品),通过帮助小动物找家这一情景,探索磁铁能吸附铁制物品的特性。投放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对现有迷宫的玩法以及磁铁的秘密已经非常熟悉了。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探究磁铁的秘密,我们及时更换游戏内容,提高游戏的难度,更换迷宫板的同时将磁铁替换成标有正负极的磁铁,进一步探索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
游戏材料是教师在基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下主观投放的,比投放游戏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持续关注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教师是否能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调整材料,给予及时引导,从孩子的角度,使之转为持久的兴趣,引发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愿望。
三、举一反三,引发科学思考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侧重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选择区域游戏时也能了解其区域表面含义,将科学游戏融入各个区域,则是打破了幼儿对区域游戏主观上的认知局限,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科学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兴趣,养成乐于探究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能能力。
科学游戏融入各个区域后,孩子们在游戏时更爱提问了:为什么毛笔在宣纸和白纸上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其他材料上画呢?为什么轻飘飘的一张纸也能作为搭建材料,纸还有什么用途,什么东西也能用来搭建?……通过科学游戏的融入,孩子们的科学发现不只在科学区中进行,他们能够迁移经验,举一反三,从科学区延伸至各区域,从游戏延伸至生活。为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言的全身心投入。
结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科学原理留心便有,除了传统地在科学区中开展科学游戏,探究科学,还可以在非科学区中开展相关的科学游戏,利用幼儿独特的认知方式,在各领域的区域游戏中无形地渗透科学知识与内容,鼓励幼儿通过游戏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经验,激发求知欲,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现象的科学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