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老师提出的“民主教育理念”是一种以生为本、因人制宜的授课理念,它充分倡导了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必要性,是提升乐高教学质量,优化孩子课堂体验的有效手段。然而“民主教育”并非想象中的“放养式教育”,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依然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正确看待“民主”,科学地营造出“宽松”、“自由”的体验情境,这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中之重。
乐高教学是21世纪新兴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依托乐高玩具而存在的独特教学手段,更是为孩子提供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能力成长契机的学习空间,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以往的乐高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授课契期间都过于“独断专行”,也即是说孩子的活动方法、操作模式都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在这样的氛围下,原本应该乐趣无穷的课堂反而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孩子只能是被动操作、被动实践的工具。由此一来,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遵从陶行知老师提出的“民主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孩子,遵从每一位个体的创造与努力,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乐高教育旨在激发孩子好学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变得更积极。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扮演“嘉宾”的角色,观察孩子的操作,并适当地引导孩子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如此一来,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情绪会变得格外高涨,并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我搭建了xxxxxx”。这样的体验,是孩子在家里玩乐高玩具是所无法体会到的。
例如小明(化名),他正在搭建立交桥,而且上面有很多的玩具车。于是我提醒他“桥的上面和下面还可以有什么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让他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灵活搭配。在我的引导之下,小明立即投入思考,然后兴高采烈地将河道的模型放在立交桥的下方,并摆放了一些小船。而在立交桥的上面,他插上了一些模型旗帜。待完成之后,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这是我的创作,这座立交桥横跨了一条河......”
当然,虽说“民主教育”理念下的乐高教学要遵从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但是,这里所说的“民主”并不是盲目的“放养”,而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引导之上。例如上述案例,我在小明完成操作之后提出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小明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事物,以此优化其游戏体验。所以,我们在开展教学期间,不妨适当地为孩子引入“专题”,透过专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点燃他们持续操作、深入操作的乐趣和动力。如专题“我的小天地”,鼓励孩子利用乐高玩具搭建自己的卧室,将自己理想中的事物融入到卧室中。而在操作前,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展开10分钟的讨论活动。该活动可以激活孩子的创造欲望、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完善心中作品的模型,形成完整的实践步骤。由此,孩子在操作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需要注意:如果孩子们给出的回答与我们的想法有出入时,我们不能第一时间给出否定,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展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思路是否真的存在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