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推进课程游戏化,积极尝试“改”与“变”
[发布时间2018年1月20日]
随着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目标已经明确: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站在课改的潮头,放眼四周,真可谓浪起潮涌,风起云动,早有先行者——安吉游戏蜚声国内外,更有项目园千帆竞发,再聚焦我园的课改动向,仍是浅底浮游。深知,课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真正可行的道路,更不可能模仿照搬一蹴而就,而其成效与否又直接影响或制约着园所质量的提升。这期间当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耐心,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与行动。所以只有下决心或主动去“改”,才有可能逐渐在“变”。
一、改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保证游戏时空。
回顾“改”之前:上午10:10,大班两节教学活动结束,应该是游戏活动时间,可是许多班级还丝毫没有游戏准备的迹象。走进某个大班,看见有的孩子还在埋头作画,有的在整理画具,有的则坐在位置上等待,我提醒老师该游戏了,可是老师很自然地回答:今天是绘画活动,30分钟不够用,等孩子们画好就玩了。这显然是老师的一个借口,真正挤占游戏时间的原因是老师认为组织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要比开展游戏轻松很多,或者认为操作性学习活动比游戏更重要已经固化思维。
环顾教室,120平米的空间设置,地方充裕,设施齐全,师生比合理。其中除去专用游戏室之外教室部分占50平米左右,教室西侧有规定摆放的电脑、钢琴、茶水桶等,南侧有一个大圆弧摆放了几组玩具柜,有的玩具柜靠墙摆放,有的隔区摆放,其余空间大部分摆放了幼儿桌椅,对于桌椅的摆布方式,曾多次提出要和玩具柜科学规划出方便幼儿游戏的区域,但老师们认为隔区摆放不便于管理,所以座位或拼成小组、或拼成直排,始终不愿意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布置。
聚焦“变”之后:自今年秋学期起,根据上级精神要求每天上午只安排一节教学活动,保证更多的时间用于幼儿充分地游戏。面对新的改革怎样才能不流于形式呢?我们通过园务计划,教学计划、班级计划、周计划层层落实,明确规定幼儿每天要有2小时以上的游戏活动时间,每天还要保证1小时以上户外游戏时间。充分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真正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教师呢?能顺应新的要求落实行动吗?通过每天巡查,我们逐渐看到,教师的时间观念强了,挤占等待少了,即使再遇操作性的活动,也会灵活调换学习场景,非一定要通过上课来完成。比如:绘画《蓝印花布》,孩子们便是在美工区完成的学习活动,较灵活地运用了延伸学习的时间。游戏得到保障,使得游戏区也相应得到高频率使用,教师从原来被动地去划分游戏空间转化为现在主动地根据需要,将桌椅、开放的游戏柜合并或拉开调整区域设置,有的教师还在内走廊、午睡室开辟了动区、静区游戏,拓宽了自主游戏的空间,增强了开放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二、改方式,变管束为放手,倡导游戏自主。
回顾“改”之前:户外活动,中班的孩子们正在玩攀爬游戏,有的卯足劲踩着攀岩墙往上爬,有的堆着轮胎往上爬,玩了一会儿,年轻的教师拎来一架竹梯,一端放在地上,一端架在垒高高度大约80厘米的轮胎上,倾斜度约30°,然后让小朋友从竹梯上爬上爬下。这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立刻吸引了孩子的兴趣,顿时蜂拥而上,年轻的教师见此状慌忙制止,连喊带拽地叫停几个男孩等会儿再爬,并不停地提醒竹梯上的孩子脚踩稳,手抓牢。这一司空见惯的游戏状况似乎在老师的鼓励、陪伴、指导中也是愉快的,但也不可忽视教师存在着不放心、不放手、高控制,尤其是组织户外游戏,对安全的高度管束影响着“把游戏还给孩子”这一理念由里至外的改变。
聚焦“变”之后:自从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以来,我园相继通过培训、学习、研讨等途径,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其中就游戏如何放手?放手之后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展开多次研讨,并通过看游戏、观视频积累游戏经验,举实例、说经历中分享惊喜发现,逐步领会放手游戏的真正内涵。如:还是一次户外活动的攀爬游戏,不过这次的游戏材料相对丰富些,投放有桌子、平衡凳、小竹梯、轮胎、沙袋等,老师游戏前跟孩子们讲了内容和安全要求,然后就退到幼儿身后观察孩子。没有老师的帮忙,孩子们各自为阵了一会儿便自动结成伙伴抬的抬、搭的搭、堆的堆,当中也出现了幼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也有搭建不成功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没有立即干预进去,只是给了一些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再想想办法。于是孩子们又折回去继续尝试搭建,并成功完成攀爬造型。游戏时,孩子们也不受干扰,自得其乐。
三、改策略,变统一为自主,应用游戏教学。
回顾“改”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按照惯例,教学内容是通过上课的形式实施的。要上课就要先备课,备课备什么?绝大部分教师会依赖教材、统一教案,然后照本宣科,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比如有次听一节中班语言活动《别说我小》,当活动流程进行到学习儿歌时,老师运用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由于儿歌中有些字发音有难度,有的小朋友未能熟练掌握,教师也没能敏锐觉察幼儿的需求,对教学难点没有及时解决,便按照预设流程进入到仿编环节,最终导致仿编走过场,用时不足,幼儿收益甚微。很明显教师关注的是完成教学统一进度,至于是否从幼儿主体学习需要思考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有效性,教师的关注度偏低。
聚焦“变”之后:虞永平教授在指导课程游戏化时强调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参悟其中要义,集体教学活动应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为此,我们要求教师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教师有实践变化吗?以一节数学活动《分月饼》为例,没有事先通知推门听课,孩子们正在探究通过分月饼学习二等分。大致流程设计为自由探索——交流发现——二次探索、验证——总结、得出结论——迁移经验。材料准备有圆形纸若干;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纸若干,不同形状的食品盒若干,剪刀、记号笔。整节活动以游戏串连、递进,教师讲的少,只是在必要的假设提问和总结结论时点拨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一次次探究游戏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并在一次次挑战中获得新认知,丰富新经验,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改环境,变精美为适宜,蕴含游戏精神。
回顾“改”之前: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多年来,现代化的教育进程带给我们的思想是硬件要硬,环境要美,质量要优,服务要精。就环境而言,4500平米的户外活动场地,2100平米的绿化面积给人以宽敞、精美的整体感觉,这着实成为家长青睐和选择的外观条件之一。园中“桂花林”、“棕榈林”、“银杏林”、“竹林”四块绿地各占幼儿园四周,花香、绿意、竹趣、秋果,不仅营造了园内勃勃生机的景象,更让园所建筑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平添一份静谧、美丽。在幼儿园西侧的小花园中,开辟了饲养角、种植园、沙池、水池,孩子们在玩乐中观赏,在实践中探索,感知蔬菜、花草生长的不同特性,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加和大自然、动植物的亲近机会。
聚焦“变”之后:课程游戏化推进以来,我们开始反思环境设施的功能作用:这些环境资源是活的吗?幼儿感兴趣吗?使用率有多高?漂亮、精致的环境一定是适宜的吗?在这些环境里充满着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吗?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因地制宜,学习他园经验,整合现有资源,尝试就地改造,尽量让环境因孩子而生,因游戏而建。
游乐园里欢乐多。今年暑期,我园收回一处两百多平米的房屋,根据空间面积和位置,为幼儿打造了满足阴雨天开展游戏需要的室内场所——“儿童游乐园”,内有沙滩馆、淘气堡、七彩滚筒,秋千椰子球,汽车大转 盘,蹦床、吊桥等设备。孩子们可自主选择各类设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运动能力进行跳、爬、钻、滑、转等,促进大动作发展。每每看到孩子们进入游乐园的那个兴奋,那个满足,那一刻真的感觉到伴随着游戏成长的童年,真幸福!
小竹林更添生机。幼儿园小花园中的竹林长得郁郁葱葱,常会想起我们儿时和小伙伴们曾在林间嬉戏、捡竹荚的场景,所以一直思考怎么让它成为孩子可玩的地方。但有老师提出竹林地面伸出许多坚挺的竹根,给孩子玩不安全。就这样竹林成了风景观赏区。之后在游戏化的思想指引下,我们根据区域特点将竹林改造成“农家乐”,砍伐了较为密集的竹子,整平了林间绊脚的树根,方便幼儿在林间穿行。“农家乐”里砌了土锅灶,置放了轮胎、木头制作的餐桌椅,还有许多餐具、农具。开放的材料,自然的归真,孩子们沉浸在天然的游戏中怡然自得,乐从心生,原本只有风声、雨声的小竹林因为增添了孩子们的笑声、嬉戏声、脚步声更显生机。
种植园里亲体验。由一块草坪重新填土规划的种植园,已经收获过很多季节的瓜果蔬菜,但种植园的管理原来基本由家长和老师负责,孩子们只是观察和参与采摘果实。为了把种植园放手给幼儿管理,我们在重新开垦播种前作了一些改造,12块地纵横三路小径,在小径边用九根毛竹高低交错排放了灌溉设施,灌溉源头接通水源,孩子们带着种子、小锹、水舀,在老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挖土、撒种、注水、培土,一粒粒、一棵棵亲手种下种子、菜苗,感觉到既新鲜又好玩。当灌溉设施装置好后,孩子们看到水源流过竹筒,由高到低一节一节再细细流淌到地里,那种对自然的崇拜和惊喜的发现充盈着整个身心。有的孩子流连在田间拿着水舀接水洒水,乐此不疲,现在想不让他们亲自管理自己班级的菜田都难了。
高架围墙乐涂鸦。幼儿园因历史原因,遗留下一座高架电线塔,考虑到安全因素,在电线塔四周砌了一米多高的围墙,围墙内外长着常青树,平时鲜有问津,但因着这座围墙靠近孩子们的游玩区,所以对它也进行了就地改造。首先清除了围墙外的常绿树,然后将外墙面贴上了瓷砖,改作孩子们的涂鸦墙,我们也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画笔、拎着画桶,穿着护衣,熟练、自如的调着颜料,在白色的瓷砖墙上自由涂抹、尽情发挥,俨如大师之作。有时经过风雨的洗刷,墙面换新,很快便又有孩子前去倾情献艺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想自今年三月以来,我们从课程游戏化的边缘逐渐走向深入,从耳畔徐徐传来课程游戏化之音到坚定追随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勇往直前,思行合一。其中有迷茫,有阻碍,有压力,也有坚持、有发展、有信心。因为幼儿是游戏的幼儿,因为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所以我们一直在为幼儿去改,为游戏去变,一点一滴,既有过去时,也有进行中,更会在将来。我们自知目前只是浅层的变化,还不能完整体现课程游戏化的项目体系,但我们会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继续更新理念,完善活动,挖掘资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游戏精神携裹着儿童原发性的生命力快乐进发。